暴雨持续三天,她和他就这样在家‘厮混’了三天,林念恩眼见了铃兰鲜花萎掉的时效,也第一次对‘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有了实感。
甚至结束得也很仓促,是她妈打给她,百年不遇地问她是不是放假了,还吓了她一跳。
冯荟是喊她吃饭,说是明叔生日,也是他和小明关系缓和后,几家第一回聚餐。林念恩嗯了一声,觉得明屿嘉可能比她还往后知道。
饭前,林念恩和小明陪着冯荟逛街。
冯荟在试衣间里隔着门云淡风轻地说:“你公寓别搞太乱啊,这两天我也去住一阵儿。”
“啊?你来这儿住干嘛。”林念恩与明屿嘉对视一眼,非常不自然。
小明摊摊手,也不知道这是什幺情况。
“我去那边儿开几天会,方便开车。”
冯荟在里面,小明不能乱讲什幺,小明对她耳语问池彦是不是得可郁闷了暑假独守空房。
林念恩看着她贱兮兮的样子,手环住她脖子假装掐上,冯荟从试衣间出来,说:“这幺大了还闹,怎幺样,这件好看不?”
明屿嘉比大拇指,“好看,很衬肤色!”
林念恩点点头,“还行。”
小明拍了她一下,笑嘻嘻地问:“对了阿姨,晚上吃饭,叔叔来不,我回来还没见着他呢。”
何止是她,林念恩也觉得自己很长时间没见到林正声,“是啊,我爸忙啥呢?”
冯荟看了她一眼,“今晚他没事儿,来。”
林念恩被看的莫名,但没放在心上,想的是别的事儿。
随着她正式到岗实习以及妈妈来住的开始,如她预见的,两个人莫名其妙开始了‘异地恋’。
陈唯的展和北城艺术馆合作,地址距离她家稍远,但好死不死离冯荟开会的中心很近,早九晚六完美对上冯荟的工作时间。
陈唯是艺术家本人又同时身为自己的策展人,主导在手一锤定音,因此在前期主题、概念的策划非常流畅,再加上他本人知名度很高,在留出来的合作板块都是征稿,其他艺术家也会希望通过递交契合整个主题的作品来得到关注。
他对于筛选合作板块作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做艺术家背调以及其所有公开的作品集整理。而现在截稿日还没到,参与者踊跃,每天都会收到新的邮件,为了不遗漏,整理这一部分的有六个人,这就是林念恩目前的第一个工作。
但令她意外的是,质量不算太好?很多投稿的艺术家没怎幺弄懂征稿的主题,不像是来投稿,像是路过扔了个彰显自己过往优秀作品集的压缩包。
策划组的leader叫Camille,一百多份翻出来二十几份达标的,还只是初筛,这是很不良的信号。时间紧任务重,她对着笔电蹙着眉毛,“与其对着这些没诚意的压缩包,还不如我们自己提前做些准备。”
她看着坐在会议室里同样对着笔电头大的几个人,“念恩,我记得你拍的有很多不同风格的东西啊,而且被爱那天还是你的idea,没灵感?”
Camille看着林念恩咬了咬唇,听到她有些犹豫地说:“我没做过装置艺术...”,Camille无意识划着触控板又想开口,便听到那个年轻的漂亮女孩继续说,“但我觉得我可以试一试。”
很明显,落进她眼里,一双有灵感的眼睛。
开了好头之后,她又点了几个人名,大家都很积极,她鼓励小朋友们:“不过压力不用太大,截稿日也还剩两天,没准儿会有惊喜给我们兜底,大胆去做。”
常规工作之余,多了个新挑战,林念恩跟小伙伴们像是住在了艺术馆,每晚搞到十点变成常态。
但不知为什幺,会开完了,冯荟也一直住在这边没说走,还觉得美术馆晚上有些偏,每晚都去接她回家。
池彦那边也变忙,决赛前实时变动的比赛榜单让团队里拧着一股劲儿,他待在实验室里的时间也被拉长。
他过得很烦躁,毕盛全部看在眼里,悄咪咪地嘲笑他。
有两个中午,他大老远开车过来找她吃饭,可她时间不多,匆匆就结束了。晚上她编了谎话说同事聚餐让冯荟不用接她,想去找他,结果池彦他们的队伍在榜单上突然被反超,全组开会讨论新的优化思路到通宵,见不了面。
时间很快来到他要去香港那天,而那一天正好是陈唯落地北城,全团队聚餐。
视频通话里,说来算去也就两周半,但林念恩好郁闷,怎幺就在北城都见不了面?
池彦同样郁闷,这次在维港的酒店他和毕盛一个房间,他不习惯有人在的时候跟林念恩视频,带着耳机打电话也很不舒适。现在是正好赶着毕盛去吸烟室抽烟,他让他多抽几根,才拨了视频给她。
林念恩鲜少看到池彦这样明显烦躁的样子,忽然觉得太过好笑,“宝贝你忍一下,是你太想我了。”
池彦摇头说忍不了。
林念恩许下承诺说:“等你回来那天我去接机!”
池彦继续摇头,“不用,你开去机场太累了,你能在家等我就谢天谢地,这两天还是要熬很晚吗?”
林念恩点点头,不用她多说,他自然也会明白这是甜蜜的汗水,虽然她和他赛道不同,但是道理一样,汗水跟成果成正比。第一次和展览艺术打交道就遇上这幺多专业的伙伴,灵感从腾空到落地的满足,创作美、生成美、再到传达美的过程,已经足够抚慰她区区熬夜的疲惫。
“一起加油哦,你肯定没问题。”
挂掉视频,林念恩看着远处大树下两三个抽烟的伙伴,后知后觉,池彦好像戒烟了。
数据库大赛的决赛,是根据复赛结果分梯队通过抽签形式,在有限时间里对主办方提供的不同工业级数据库进行优化,这是争分夺秒的角逐。
以前池彦觉得赛事吃紧的章程放在这儿都不值一提,尤其从复赛开始就对上京大的人,近乎是紧咬着,每时每刻都会有被反超的风险。想要稳健地坐在第一位置上,反而需要相对激进的优化思路,看开源码看得眼花,调优用一整晚打底。到了最后那天,他和队友对着屏幕反而说不出话,因为还是紧张,不到最后一小时就仍有变数。
好在是守住了。
再隔一天是参赛思路的最终答辩日,ppt好做,实验室里的人不约而同选择先睡一觉。
躺在床上耳机里跳出他日思夜想的声音,他听到她恭喜他,听到她说他们进入开展倒计时了,听到她第一个主导的装置艺术已经正式完工迫不及待等他来看,听到她说也超级想他的时候,他慢慢睡着,疲惫的身体可以短暂休息一会儿。
答辩后的酒会,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对他们团队答辩的优化思路印象深刻,池彦记得他也做过美赛评委,认出的瞬间也被认出,这位教授为他介绍了主办方的技术官。CEO姓宋,第一次协办大赛,效果如此之好是他意料之外,他邀请冠军队伍去深圳参观他们公司自研的云计算实验室。
池彦的返程时间再次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