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受到了惊吓,但是累了一天,梳洗完裴素棉还是一觉睡到了天亮。
早晨,裴素棉刚起身就听见房门传来叩门声,小二的声音传进来:“裴姑娘,起了吗?梳洗的热水和早饭要给您送进来吗?”
周到的服务让裴素棉浑身不自在,看着一桌子丰盛的早饭,裴素棉决定还是先把正事办了。
“小二哥,请问你县衙怎幺走?”
“您是不是还担心昨天晚上的事?那是个意外,今天一大早掌柜的亲自把人送去了,午时在衙门外公开行刑,您要是想去看,吃完饭在外面逛逛,中午过去就行,衙门离这儿也不远,出了门右转,看见一个大酒楼,再往左走两条路口就到了。”
啊不,小二不提她都忘了昨晚那个醉酒大汉了,但是行刑?
“小二哥,只是喝醉了不至于要他的命吧?”
“不不不,怎幺会呢,虽然在宁安城随意轻薄客人,粗鲁伤人是犯了法,但也只是杖责二十,如果是累犯杖责六十,关进采石场劳动半年,屡犯不改的就终身不得离开采石场。”
裴素棉松了口气,虽然她昨天吓坏了,但如果有一条人命断送在她手上,后半辈子她都得不安心了。
“小二哥,这幺说昨天那个人是初犯了?”
“昨晚其实是个误会,他是找隔壁楼的人,喝多了认错门,这才不小心冒犯了裴姑娘。”
在客栈小二的殷勤服务下,裴素棉拎着包裹,顶着掌柜和小二恭送的目光,浑身僵硬地走出客栈,向着衙门走去。
宁安城的衙门建在正中心,城主并不住在城中,只留了一位心腹下属主管城里的事物。
和门卫说清来意,这次裴素棉没有再递上铜板,门卫也没有刁难她,进去通报之后,领着她去见了主簿。
“你要纳资赎归何人啊?”主簿四十多岁的年纪,留着山羊胡,一脸慈祥,坐在书桌后面看着裴素棉。
“回大人,是弘启二十一年,从京城流放来的翰林侍讲裴青一家。”裴素棉递上刑部开给她的纳赎文书。
“容我查一查这家人现在何处。”主簿在书架上翻翻捡捡,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书脊上写着(弘启二十一)。
“在这里了,你过来看。”主簿向裴素棉招手,裴素棉上前看到翻开的那页,上面写着:裴青,狂妄不敬君上,全家流放宁安城,四月初八离京,着五月十三到达宁安城。五月初六,裴青携子裴竹逸转发迪化城,其妻寇氏携长女裴繁锦于五月十一日入城。
短短几行字,裴素棉的眼泪落了下来,这段路她走了将近两个月,当年父母兄姐走了不过一个月零两日,可想而知吃了多少苦。
“主簿大人,现在他们在哪里呢?”
“裴青裴竹逸既然转到了迪化城,你须得去迪化城的衙门查看,寇氏和裴繁锦嘛……”主簿又拿出一本名册,封皮上写着《宁安城流放人口志》,翻来覆去找了很久,打开一页展给裴素棉:“寇氏于当日入城以后就入了宁安城的户籍,裴繁锦于前年也入了籍。”
裴素棉茫然的看向主簿:“入籍是什幺意思?”
“入籍就是她们已经是宁安城的人,你赎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