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宋清然宴请众宾客

为了把贾府的妹子“一网打净”,宋清然特意命人从王府中送来食材,来贾府这些天来只见到过王熙凤、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李纨等妹子则一次未见,宋清然便想借着这次宴请都识个遍。

回到顾恩殿,宋清然想着惜春的礼物,十来岁的小女孩定然是不会喜金玉器物,思了片刻便有了主意,宋清然回书房,用笔画了张卡通人物模样的大头娃娃,只是眉眼容貌有几分惜春的影子。

吹干墨迹,便叫来晴雯。

见晴雯这几天仍是见到自己就脸上羞红红的,知她应是那晚偷听床戏被自己察觉,脸嫩不敢面对,便走到晴雯面前,一手搂着晴雯腰身,一手托着她的后背把晴雯拉近身前,用额头抵着她的前额,在晴雯惊慌的目光中说道:“这都几天了,还这么害羞,爷又没怪你。”

晴雯虽为丫鬟,却向来洁身自好,娇养十六年的身子从未被男子碰过,此时被宋清然抱于怀中,小腹被一根半硬棍子抵着,樱唇与宋清然的嘴角相隔咫尺,只觉眼湿体软,小心儿嘭嘭地跳个不停,想躲开躲不了,想推开又不舍,只得闭着眼睛,颤动着长长的睫毛,等待未知发生。

宋清然知她性子,此时如是强要于她也是可行,只是这么强要过于草率,也少了调教之乐,便只轻吻一口晴雯的翘唇,见晴雯并未躲闪,内心闷骚的嘿嘿一笑,总感觉这小晴雯好像有M体质,更是稀罕,准备过些时日慢慢开发。

便决定先放过她,用手挑起晴雯下巴,用牙轻咬了下晴雯的嘴唇,只觉晴雯嘤咛一声,有些软在怀中,更是确信,便轻声问道:“小晴雯,喜欢爷吗?”

晴雯不会作答,只是轻“嗯”一声。宋清然哈哈一笑,得到想要的答案,便放过晴雯,调笑道:“改天好好吃了你这个小妖精,先说正事。”

晴雯总算脱困,不知怎地,浑身又软又湿,总想让王爷咬的更重一点,搂的更紧一些。听到宋清然说要做正事,方收起涟漪,福身听令。

宋清然边帮她整理鬓角乱发边说:“帮我缝制一个大头娃娃,娃娃容貌比着画像来绣……”林林总总地向晴雯交待清楚,又香了一口,才满意的回到卧房。

转眼到了八月初一,元春知道宋清然今个儿宴请,也早早的起床,由着抱琴梳妆一番,虽是便服,头发仍按王妃式样盘起,插了支凤翅金步摇,衬托出摇曳风姿。

巳时刚过,便陆续来了客人,首先到来的是一年轻妇人,牵着一四五岁幼子,走近才见妇人面容:脸如鹅蛋,眉如柳枝,眼似星辰,身穿宽大白素衣衫,不用珠宝,不施脂粉,不挽华髻,却身段窈窕,胸怂半圆,淡雅安稳之中透出青春少妇之韵味。

宋清然心中一想,便知应是李纨了,但见那妇人走近后福身一礼,轻绵声音说道:“民妇李纨见过王爷,给王爷请安。”

宋清然起身还礼道:“纨嫂嫂,不必客气,以家礼相见便可。”说罢便命晴雯回书房取出准备好的礼物。

片刻便见晴雯抱着一摞书本回来,接过后送与李纨说道:“这是一套宫定线装《四书五经》,早听闻纨嫂嫂盼子成龙,此书送与贾兰,祝子早日金榜题名。”

李纨是荣国府贾家长子贾珠遗孀,生子不久贾珠就因苦读病逝,自此李纨便紧守遗子,不碰是非,不参宴请,把自己整得如同死灰槁木一般,但心中最大的执念便是幼子能金榜题名,了却其父亲遗愿。

宋清然自是知道原由,才会用心准备此等礼物,看到李纨感动收下,方笑着让下人领李纨和贾兰进厅入坐。

随后便是贾迎春领着惜春前来,二人同宋清然见礼后,宋清然亲自去了书房,抱了一个半人高,用宣纸罩着的物品出来,走到惜春面前笑着说:“清哥哥说过要送你满意的礼物,定不会食言,这便是送与惜春妹妹的,看看是否喜欢。”

贾惜春接过和她同高的礼物有点蒙,就连已在厅中小大人般安坐的贾兰都被吸引过来,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礼物,便在迎春和贾兰期待的目光中拆开宣纸,入眼是一个坐姿的布娃娃,头大身大,双眼更大,一副憨萌动人的表情,只是细看与身边的惜春有七分相似,娃娃背后秀着一行小字,上书‘愿惜春妹妹健康快乐成长,永远容颜俏丽’很白话,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来说却很动听。

顿时让惜春忘了路上迎春的教导:‘要保持淑女形象,切不可失了贾府的教养’的叮嘱。

高兴的呀呀叫着,抱在怀中一刻不愿撒手,连忙跑到宋清然身边对着他的脸上就送去一个香吻。

直到发现大家都在看她,方想起对方是个成年男子,羞的左手牵着迎春,右手抱着娃娃快步走进了厅内。

快到午时,史湘云和探春也至,刚与二女见礼后,殿外匆匆跑进一名太监,到见宋清然下跪行礼道:“王爷,皇上有要事召您速进宫。”

宋清然心中暗道晦气,这个时辰空着肚子进宫。不过也没办法,进厅向众人说明原由,便由晴雯服侍着换上朝服,带着太监宫女急匆赶赴皇宫。

进了大内,三阁、六部、八公、两位皇子、军机处大臣早已到齐,个个面色不善。宋清然心中思量,这是有军中大事了,连军机处的人都来了。

此时也不容他多想,快步上前,下跪给顺正请安道:“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顺正皇帝见宋清然到了,面色稍好,淡淡道:“嗯,燕王也到了,坐吧。”

接着对军机处大臣刘海忠说,“人已到齐了,你来对燕王说说情况吧。”

刘海忠转身向宋清然施一礼道:“燕王殿下,刚接到边关快马奏报,胡人番王察哈尔机率十五万铁骑寇边,大宁府军告急。”

宋清然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内阁首辅赵塘江见顺正点头示意便首先开口道:“即已如此,各位大人就此事议议吧。”

刘海忠是军机大臣只得先道:“往年胡人虽也偶有寇边,多是掠夺一番便就离去,像此次人数如此众多,却属首次,臣听闻西北地区近年来时有干旱,想必是胡人缺粮,汇齐共同劫掠,臣建议从宁夏卫、广西卫及京营各调一支人马,凑足十万,急援大宁府,大宁不容有失啊!”

顺正帝又问:“领军将领由谁担任合适?”

赵王宋清仁紧跟着出班奏道:“儿臣愿领兵前往。”

户部尚书汪则伦出班启奏道:“启奏陛下,如十万军兵同赴大宁府的话,还需征发数十万徭役、民夫运送物资粮草,恐怕户部粮饷有此吃力。”

顺正问道:“户部能拨多少粮饷?”

汪则伦道:“除去拨付部分县的赈灾款,户部只能拨出二百三十万两左右。”

赵塘江略微一算,就知二百三十万两是有很大缺口,只是眼下情形是太子党要给赵王使绊子,见牵扯夺嫡,便缄口不言。

太子则出班奏道:“父皇,儿臣以为,兵贵在精不在多,胡人虽说号称十五万铁骑恐怕也只是个虚数,且又由各部临时组成,宁夏卫、广西卫历来是边军中的精锐,这两卫兵马抽调六万人,加上徭役和民夫,二百三十万饷银应是够用。”

太子自是有心中打算,一来不想让赵王带走京中人马,这样只会让京营和赵王走的更近。

二来人少了点,赵王自不敢全力迎战,到时战事不力,自己便可让人参他一本,还可再安排身边将领带京营出战。

兵部尚书李卫见顺正心中犹豫,启奏道:“皇上,不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以六万步兵加上四万广宁守军对敌十五万铁骑,稍有不慎就会有兵败,如若战败再去增援已晚矣,将动摇国本。”

顺正帝点头道:“李爱卿所言甚是,十万援军是要备齐的,只是粮饷方面,众爱卿有什么良策?”

太子奏道:“启奏父皇,以往征发民夫时,粮饷多被地方层层克扣,路上损耗也上报过高,有时占比接近五成,儿臣建议此次征发民夫由一个放心可靠之人全权统领前往,定能为朝廷节约粮饷,支援广宁府。”

顺正深以为然,点头称是,夸赞道:“太子太子还是很有见地的,又能忠君爱国,朕心甚慰。”便问道:“以你意见派谁前往总领民夫后勤合适?”

太子回道:“儿臣以为三弟燕王最为恰当,三弟贵为皇室子弟,自不会去贪墨钱粮,又是清仁胞弟,定会鼎力协助二弟。”

宋清然本以为太子会自荐或安插手下前往,一来可以争些军功,二来可以随时给赵王使绊子。

却没想到会推荐他,愣了半天才想明白,自己被太子算计了,以眼下情形,决不是使绊子的时候,此次增援危大于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太子去无利可图,让宋清然这个荒唐王爷去,路上有些差池,自是可以坑下赵王,顺带坑他。

自己想必早被太子贴上赵王党的标签。

喜欢本书,请将本站网址收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