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抵达戛纳

黄奕华的专机在当地时间约两点钟时缓缓的降落在了尼斯机场。

来到法国之前,黄奕华已经为自己的专车申请了当地的临时牌照,当黄奕华一行人到达戛纳马丁内斯酒店(Hotel Martinez)时,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三点钟了。

早在半年前,小阿兰就已经为黄奕华订下了这家欧洲最知名的酒店的最豪华套房了。

马丁内斯酒店是一家以艺术风格而闻名的豪华型酒店,也是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受明星欢迎的酒店之一,当然也是欧洲最贵酒店之一。

酒店位于戛纳著名的科罗塞特大道,可以俯瞰地中海,拥有当地最大的私人海滩,酒店也是戛纳的标志性建筑。

酒店拥有一个独特的花园用餐环境,这是一个地中海式田园风格的地方,花园里的棕榈树、葡萄柚树,桃金娘和柠檬树共同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在这个青翠之地享受下午茶,既有普罗旺斯乡村广场的氛围,又有一种野餐的感觉。

酒店的内部设计的艺术装饰让其颇具未来感,来自法国维埃拉的色彩和地中海的生活方式,将酒店历史和艺术完美融为一体。

酒店的艺术品位从一进大堂就能感受到,现代主义的雕塑作品,墙上挂的抽象派绘画,以及繁复美丽的吊灯,无不彰显着奢华的贵族气质。

而酒店最受欢迎的要数它那螺旋式楼梯,成为了酒店的一个标志,不少入住酒店的明星都会在这里拍照发社交网络。

这家酒店一共有7层,拥有409间经过翻新的豪华舒适客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顶层套房,15000美元一晚价格,简直就是彰显财富身份的绝佳选择。

黄奕华入主的正是这间著名的顶层套房。

这间套房位于酒店最高层,拥有1000平米的面积,共设4间卧室,两间起居室,两个餐厅通往两个私人厨房。

套房还拥有一个500平米的私人大露台,能够俯瞰整个戛纳湾。

在这里不仅可以在露台上晒太阳,套房还有专门的桑拿浴室和按摩浴缸,配备了极致的奢华享受。

对于这次戛纳之行,黄奕华心中隐隐有些激动。

前世作为导演出身的黄奕华,其心里对世界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向往,因为这象征这荣誉和金钱。

虽然以现在黄奕华的资产地位,这样的荣誉和金钱已经是不值一提了,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执着让他对这场的戛纳之行极为重视,当然这其中还有着《E.T.》票房的因素。

一进入戛纳,黄奕华就喜欢上这座面积不足二十平方公里的小镇。

稍作休息之后,黄奕华跟沙朗斯通和胡因梦并叫上安.玛格丽特在房间了随便吃了下晚餐,就带着三女走出了酒店。

为了掩人耳目,玛格丽特并没有跟黄奕华和胡因梦她们一起住在顶层,而是跟剧组的人同住在下面的客房。

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走在美丽的海滨大道,宽阔整洁,一边是沙滩海湾,一边是雅致的酒店,酒店的建筑有上世纪的古建筑群,也有非常现代化的楼宇。

在街道中间的绿化带,全年皆有繁花盛开,灯光照射下,给小城更增添了魅惑的元素和浪漫的情调。

随着电影节的临近,从世界各地涌来的大量电影从业者和游客让这座充满浪漫情调和艺术气息的小镇一下子变得更加热闹,走在大街上,随时都能碰到一两个身上挂着相机的很明显是记者的人匆匆而过。

由于他们四人都做了掩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倒没有太引起别人的注意。

几个人沿着街道慢慢的走着,自黄奕华穿越以来,还很少像现在这样在街上漫步。

走了没多久,一个装修得古香古色的乐器馆引起了黄奕华的兴趣。

跟三女打了声招呼,黄奕华走进了乐器馆。

对于黄奕华走进乐器馆,三女都感到非常惊讶,跟他这么久了,可还没见到他玩过乐器,三女带着惊奇的心情,跟着黄奕华走进了乐器馆。

这乐器馆从外面看并没有多大,可一进到里面,却发现里面非常的宽敞。

被打扫的一尘不染的货柜上井然有序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乐器,既有现代的乐器,也有民俗乐器;大的有钢琴,小的有横笛,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而且几乎都是精品。

这时黄奕华走到一个玻璃货柜前,让售货员从里面拿出了一件陶制的乐器。

这是一个做工非常精美的陶笛,黄奕华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见到这东西。

陶笛是一种便携式的吹管乐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专属任何国度。

各国各地域都或长或短有过陶器时代,都曾各自有过、或相互借鉴改革研发陶制笛子的记录。

中国陶笛,目前可追溯至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哨,距今6000多年历史,是中国陶笛的鼻祖,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乐器。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大多数是以19世纪中期意大利人都那提(Giuseppe Donati)设计的潜艇型款式为参照对象的。

陶笛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名称一般还是沿用都那提所取的名字--“奥卡利那”。

陶笛虽然在世界各处都有,但基本都是在民间流传,几乎没有出现在大型的音乐会上。

在原时空中,一直到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演奏他自己创作的《故乡的原风景》,才让陶笛这一平凡甚至非常低档次的乐器大放异彩,重新走进大众的视线。

前世时,黄奕华正是听了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和《天空之城》,一时间迷上了陶笛,从此对陶笛情有独钟。

而此时的宗次郎还在发表他的《故乡的原风景》还有十多年的时间。

黄奕华爱不释手的看着这精美的陶笛,轻轻吹了一下,音色绝佳,这显然是出自大师之手。

离开了乐器馆,四个人来到了沙滩旁边的一个露天咖啡座。

此时还不是戛纳的夏天,海里不见游泳的人,十多度的气温让绝大多数人对海水望而却步,不过沙滩上却有不少人在追逐玩耍,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

“老板,你会用这个东西吗?”看着黄奕华手中的陶笛,沙朗斯通好奇的问。

“当然会了,这是我会的两种乐器之一。”黄奕华笑呵呵的说,今晚意外地买到这精美的陶笛,让黄奕华心情非常好。

“哦,那你还会哪种乐器,怎么没见你玩过?”

“还有一种是二胡,是一种华夏的传统乐器。”黄奕华懂得二胡却是受到这一世黄琪峰的影响。

“二胡?”对这东西,沙朗斯通有听没有懂。

“呵呵,梦梦就知道。”

“哦,还没见你玩过乐器呢,不如你现在吹一下听听。”安.玛格丽特说。

“好,我试试,很久没用过这东西了。”

黄奕华爽快的答应了,把陶笛放到了嘴边,闭着眼睛,平静了一下气息,慢慢吹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原风景》。

清新悠扬而充满禅意的旋律从陶笛中发了出来,配着轻轻的海浪声,微微的海风吹来,让人产生一种出尘的感觉。

随着笛声的散开,沙滩上那原本欢快的笑声渐渐的安静下来,还在散步的人们放轻着脚步,慢慢地站到了黄奕华的周围,人们渐渐陶醉在那空灵的旋律中。

在空灵的旋律中,人们好像见到自己的故乡在经过冬天的严寒后,迎来了春天,此时万物在复苏,大地上的一切开始复活,小鸟在歌唱,花儿在春风中摇摆着美妙的身姿跳舞,小鱼在水中快乐地吐着泡泡……

当旋律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黄奕华慢慢的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下了他一跳,此时他们所在的咖啡桌已经被人团团围住,就在他正想开口时,不知是谁首先鼓起了掌,紧接着大家不约而同的鼓掌起来。

喜欢本书,请将本站网址收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