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趁你病

思家在矿场屠戮毁灭明军城寨,这件事朱高煦确实没有料到。他至少觉得可能性不大。

朱高煦曾遍观都司的旧档、把有关麓川地区的记载都看过一遍,因此才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思家的羁傲不逊,或者是高估了土司的远见。

……在那块地盘上,最羁傲不逊、最难以控制的土司,必属思家土司无疑!

元朝时,思家的地盘很大,被称作麓川。元军也拿他们没办法,麓川王国持续坐大,迫使元朝朝廷不断退让。

直到明朝势力大规模进入云南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明朝朝廷、云南三司以及沐府,十几年经营麓川地区,采用分而治之的手段“析麓川地”;将其分为大小多个土司,逐渐削弱了思家的实力。

实施这个方略期间,沐英几次亲率大军征伐思家,用武力镇压了思家土司的反抗,这才完成了对原来麓川王国的分割。

近几年、思家开始兼并一些村庄,马上就引起了远在昆明城的云南都司注意;只因这个土司实在是太棘手了,而且长期性地困扰云南官府,很受明朝各方的重视。

但现在,思家仍处在恢复元气的时候,也正是最虚弱之时。

能让元朝头疼的土司、生存到现在,应该是有些远见的。

所以朱高煦才做出判断,这个时候思家的最正确的做法是韬光养晦,对明朝一些不太过分的要求,应尽力同意;逐渐扩张、慢慢积蓄实力。

然后等待机会。

……然而,朱高煦自以为高明的判断,显然被思家啪啪打了脸,思行法二话不说直接推平了城寨矿坑!

于是朱高煦完全改变了想法,将处理这件事的想法重新审视、升级。

他已逐渐掌握了云南军政,面对云南最棘手的刺头,决定正好趁他病、要他命!不然等思家更强大了,再去理会必定更加烫手。

既然思行法不想做买卖,朱高煦就决定要把自己的脸面找回来;顺便也替大明朝廷解决一个难题。

他现在的身份毕竟是太祖的孙子,有时候下意识地会有一些责任感。

朱高煦决定先突袭孟养司,万一不顺利,他也想好了退路……上书皇帝,继续调兵调粮,把这场战争干到底。

从“靖难之役”起,朱高煦就认为他的父皇朱棣是个很有胸襟远见的人,所以相信,朱棣会赞同自己对孟养司的见解。

……三护卫中挑选出了精兵五千,朱高煦以韦达、刘瑛为将,赵平为亲卫将领;留下了王斌和陈大锤,统领汉王府护卫军诸事。

他在书房里先招王斌和陈大锤见面,悄悄告诉他们,护卫军中武将陈刚、军馀枚青是奸谍,让他们心里有数,但不能打草惊蛇。

接着朱高煦又单独见了汉王府典仗侯海,提醒侯海,右长史李默是奸谍。在出征期间,叫侯海注意李默干的事,特别是长史府的人事举动。

管事的宦官反而叫朱高煦比较放心,王贵是以前郡王府的旧人、朱高煦的心腹;那黄狗是建文朝留下的宦官,因为朱高煦救了他的干爹吴忠一命,黄狗也算忠心护住。

这两个人,朱高煦都留下了;只带王贵那干儿子曹福出行。

另外朱高煦叫段雪恨留下,呆在王妃郭嫣身边。

夏秋之交,正是云南府的雨季,经常下雨。

中军选了一个晴天出发,但地面也还是湿的,城中有几条街更是泡在水里。

元朝时官府曾治理过昆明城的江河、挖河道分流,但降雨太大的时候,城中还是会发大水。

不过现在淋点雨,等到了战场上,就是相对少雨的季节了。

朱高煦一早起来,与郭薇、姚姬、杜千蕊道别,出得后宫。

然后带着一众文武到祖庙祭祀罢,便下令大军开拔。

此行的人数只有五千多人,卫所军正在大理府聚集;朱高煦率护卫军,要先去大理府,合兵一处,再进军孟养司。

郭薇问归期,朱高煦希望能赶在她产期之前回到昆明城。

……从昆明城到大理城,驿道是比较宽敞好走的。大军在半个月内可以抵达大理府城。

两路人马合军一处,军士人数增至一万人之众。

朱高煦把民壮丁夫都算上,再多算了一些人数,号五万,率军出大理城,沿着“翡翠之路”西行。

接下来的路就非常难走了,朱高煦照原来的计划,将大军分作五路,陆续向永昌府开拔。分批进发,尽量避免道路拥堵。

难怪那思家土司嚣张、二话不说就灭了明军的城寨。因为中原王朝要前去征伐他们,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不过,朱高煦走在蜿蜒的山岭之间,依旧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

大量军士、人马和辎重在山谷的道路上,就像一条蜿蜒的长蛇。

幸好思家的势力早已退出腾冲千户所向东的所有地区,明军在这人烟罕至的地方,仍然算是境内行军,危险并不大。

卫所军户们大多穿着轻便的皮甲,防御力不好,但他们随时脱下来晾晒衣裳。

卫所军还戴着斗笠蓑衣,牵着矮马,看起来像草寇,他们却更加适应环境。

汉王府护卫军携带的是沉重的铁甲,幸得中军在永昌府弄到了很多斗笠蓑衣,让护卫军将士也遮盖上,不仅可以遮雨,等出太阳时还能遮阳。

各路人马陆续经过腾冲千户所,这已是明朝正规军屯驻的最远据点。再往前走,就几乎看不到汉人了。

但是腾冲所不在开阔地,却在地形险要的山谷中。

众军继续向西走,不久后到达镇西土司府(盈江),这地方反而有很大的开阔地,十分适合大军聚集安营扎寨。

赵平禀报朱高煦,从镇西继续沿路往西南走,地势都比较开阔平坦,但出横断山余脉时,有一段两边密林山脉的山谷路,常有野兽出没……大军当然不怕野兽,但怕土司的伏兵。

朱高煦决定先派几股斥候小队过去再说。

先锋斥候当然是卫所军派人去,因为他们在西南这边呆的时间长,比较有经验,其中还有腾冲千户所跟着过来的将士。

他们以小旗为队,化整为零,完全不携带火药铁丸、连箭矢干粮也带的少,却携带了大袋盐巴、大蒜!

原来将士们最怕的是树上掉吸血虫!那种小虫钻进肉里,不仅可怕,要是拉断了虫子,伤口还会溃烂,治不好就只能等死了。

斥候们戴上斗笠先防着,然后在身上抹盐巴和大蒜,以此来驱虫。要是被钻进肉里,据说在伤口抹盐腌之,虫子会自己爬出来。

朱高煦下令各路人马这地扎营,叫护卫军人马依样画瓢,用腾冲千户所的法子驱虫。各营一到旁晚,到处便乌烟瘴气,大伙儿烧各种草药驱蚊。

……大军只要通过那一段横断山余脉,就能联络到平缅军民宣慰司的刁氏人马。

此战之前,朱高煦已经联络好了刁氏,约定一起群殴思家。

一旦双方会合,联军便向孟养司进发,除了树林,便不再有任何险阻、可以阻挡联军进攻的步伐了!

七八天后,派出去的五小旗人马陆续返回镇西大营,他们死了九个人,有个军士被蛇咬死了,其他八个都是被土人伏击刺死的。

先前赵平的人马押送矿石车队,走过这条路,但明军从未被土司袭杀。诸将官吏一致认定,那些伏击斥候的土人,一定是思家的士卒!

明军人马浩浩荡荡,阵仗很大,显然动静已经被思氏获知了。但此地属于麓川军民宣慰司地盘,并非孟养司的属地。

朱高煦等文武商议后认定,思氏没有在孟养宣威司那边等待明军决战,而选择了主动进发到镇西土司府地区,想在丛林密集和山谷狭窄地,寻机击败明军!

山谷狭地,这边的道路又没怎么修缮,崎岖不平。所以骑兵无法起到任何作用,朱高煦的护卫军精锐,以铁骑最为凶狠,此战却没有什么用了。

不过这种决战,明军也并不怕土司。要么以步兵列阵对敌,以土司那种军阵必败无疑!要么土司出动象兵冲阵,但明军携带了大量火器。

永昌府总兵官建议,前锋军先行,寻机与土司主力在山谷中决战。

但朱高煦拒绝了谏言,他详细询问斥候,又与赵平等人谈了很久,发现前面的山区并不是悬崖峭壁,而是起伏的山林。

朱高煦在中军大帐中断言道:“思家土司被戏称猴子,但他们不是猴子。当年黔国公征伐思家用过大量火器,赵百户在矿场那边也用火器吓退过战象。思行法肯定不会以象兵列于山谷,与咱们正大光明地决战!”

众将听罢纷纷附和。

朱高煦又道:“两边的山林,才是思行法看中的地方。但是,咱们若要争夺道路两边的地势,就只能在山林里作战,那吃亏就大了。”

大帐里议论纷纷,朱高煦也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久久没再说话。

不管怎样,思行法掌握了选择战场的主动权。第一仗的迹象已经渐渐清晰了,战场就在镇西西南面的山林山谷。

喜欢本书,请将本站网址收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