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人生路漫漫

吴园要收归公有,里面的大部分官吏胥役也要遣散或另行安排,胡滢退居到太子宾客的位置后一项工作就是清点财产做些善后,虽然他写信来说张宁可以继续住在吴园,但张宁还是打算要搬回家住,南直隶采访使的官职也不复存在。

他正和苏良臣合计着重编《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起源大约在晚唐,至元代王实甫作为杂剧剧本之后,情节大抵成熟。

其以才子佳人为内容,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非常适合此时南都士庶的口味,所以张宁等一干人才选中了这本戏为春寒梨园的冬季重头戏。

虽然暂时赋闲,张宁却没多少失落感。参与编撰戏曲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不过这种风花雪月的雅趣生活没持续多久,北京就来了调任公文。

这倒是在意料之中,采访使机构的人员都在调动,有的调到其它衙门有的被遣散,张宁自然也不例外,他头上的南京礼部郎中衔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不适合年轻官僚,只是此前不知道调任何时会来罢了。

公文先到,然后才收到罗么娘的私人信件,信件应该先发出来、只是效率低下延迟了。

张宁猜测这次调动应该有罗么娘的影响,毕竟她爹是朝廷要员。

新的官职是礼部仪制司主事,正六品,人事文件是通过吏部下发的正式公文。

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以张宁这样的资历,入仕才一年又只是举人功名,如果没有杨士奇几乎不可能做到六品京官。

从品级上他本来是南京礼部郎中衔、五品,这次调任仪制司主事好像是降级,但实则是提拔;如果平调进北京让他做五品官,反而太吸引眼球、拉仇恨的干法,降两级是好事。

虽然将要离乡进京、离开这秦淮风光好地方,但张宁并没有多少不舍,准备欣然而往。

他秉承了前世规规矩矩走人生路的习惯,情知自己现在这个年纪不是贪图享乐的时候,先干点事业成家立业才是这个阶段应该走的路;而去北京做官当然对发展更好,因为那里是权力中心。

至于未完成的《西厢记》、佳人温柔乡的依依不舍,还是先放下罢。

有了前世的经验,张宁充分认识到,人这一辈子要过得好,只要尽量做该做的事做对的事就行了,然后时运别太差。

他把即将离开南京的消息告诉了身边的人,家人、方泠、苏公子等朋友,便开始忙着作一些准备。

临行前主要是交待好两件事,一是妹妹的婚事,二是想要春寒梨园里唱《牡丹亭》的戏班子。

第二件事要凑钱向方泠购买,毕竟方泠她们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凑钱的来源主要靠苏公子的赞助。

让苏家出钱不是要施舍,而是合作,就像现代有些国家的政治团体还要拉资本家的赞助,资本家可不会专门花钱做慈善;苏家本身就有意合作,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好事。

张宁从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两方面估算那套戏班子的价位,五六千两银随便值得。

方泠付出的成本应该不出几百两,但戏班子的价值本身就包含苏公子的曲、自己填的词、方泠投入的才华,以及名气品牌价值、投资风险回报等方面,不是单凭投入数百两来计算的。

考虑到赞助购买方是苏公子,张宁便打算开价二千两向方泠购买。

首先向苏良臣凑钱,苏良臣爽快答应赞助张宁进京费用三千两银。

钱不是借贷,也不是白送。

苏良臣邀请到平时有结交的一些同窗好友设宴,当着众人的面提出出资,并让罗锦作为见证人。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说“高义”友谊云云,一边说钱的事。

没有直言张宁要分担什么样的义务,但他是不能赖账的,人要在世上立足总要讲点规矩,不能在圈子里把名声坏了。

张宁拿到银票,便去春寒梨园洽谈购买戏班事宜。

事情很顺利,方泠不仅没把它当成生意,而且想要白送那套戏班子。

张宁便说明其中关节:“现在我们三方是一种结盟合作的关系,你若是感情用事破坏这种关系,自己吃亏又于事无益,没有必要。所以二千两银子应该收,我提出这个价格已经考虑过内部关系了,你不要再推辞。”

一旁的桃花仙子也大方地劝道:“既然平安先生把话都说到这份上,咱们就收下吧。何况咱们姐妹把身家都投到梨园里了,总得见点红利。”

方泠这才为难地轻轻点头。

桃花仙子笑道:“苏公子真是个金主,又出力又出钱,平安先生结交的好人。”

“江湖那套东西你熟,士林这套就外行了。”

张宁耐心地解说道,“苏公子出手就是几千两,其实对他们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用九牛的一毛作为政治投资,却能得到许多看不见的价值,苏家并不亏;而我是入仕的人、做官才是我本行,不能本末倒置去光顾着赚钱,我在官场有路但缺钱,也需要苏公子这样的人资助。这叫一个互利共赢,两个人合作起来,能量可以超越两个人的总和。光谈我会结交,倒不如说苏公子也是同道中人。”

方泠拉了拉桃花仙子的手腕,轻轻耳语道:“我早告诉过你,平安先生虽然年轻,却是可以依靠的人。你相信我识人的眼光罢。”

桃花仙子白了他一眼,口上不饶人:“话是这么说,他跑到北京去还不是要娶那什么大官的千金,妹妹只能晾一边瞧着。”

张宁无言以对。

在现有的规则下,他根本没法娶方泠,更没必要去挑战世人的价值观,婚姻说到底还不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何必太执着?

娶罗么娘为妻,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件正确的事,所以他没有要拒绝的理由……

联姻带来的综合好处,还有她本人也好,身材丰腴生育后代时也降低了风险,不容易发生生个孩子就丧妻之类的悲剧。

人生就是要走对的路,到头来才不会有那么多哀叹无奈。

他便转移话题,又拿出五百两票和一张纸来放在桌子上:“还有一件事要托方姑娘办。银票是五百两,你按着价帮忙购置一套首饰和几套衣服,女人的东西让你帮着挑要妥当一点;我家妹子用的,其中一套衣服要嫁衣,这纸上记的是她平时裁衣的尺寸。”

“小妹要出嫁了?”方泠见过张小妹便关心地问了一句,她还没听张宁提过。

张宁道:“媒人说过苏家二公子,不过现在还不知道成不成。我这一去京师不定何时返乡,以后只能通书信、不好带钱物,出门之前先准备好。一套首饰和一身衣服,算是我替她准备的嫁妆,父母去世得早,我做兄长的要尽一份责任和心意。”

“嫁妆要五百两,做你妹妹当真不错呢,要不我也做你妹妹好了。”

桃花仙子玩笑道,“不过呢如果是嫁苏家,对方给的聘礼也不会少,嫁妆便不能太寒碜。”

“正是如此,按照张家的家势实际状况,五百两的嫁妆还是可以见人的。”张宁道。

桃花仙子幽幽叹了一口气。

张宁见状心道这娘们估计恨嫁了,确实在这个时代以她的年纪算是超大龄女青年。

但她那种来路不明的身份要明媒正娶地出嫁实在有难度,只有找同样跑江湖的人才有可能、比如当压寨夫人,所谓门当户对。

而方泠这样的人,可以归为名妓一类,脱籍从良后做妾是比较流行的归宿……

至于像现代的娱乐界明星能嫁给富豪做正夫人,在这个时代是基本不可能的,无论有大牌的名妓也不行。

各时有各时的秩序和主流价值观。

方泠很快就办好了,可见她是当成事儿来办的。

东西送到张宁家里,他也没细看实物,就看了下账单,总共花费近六百两,超支部分是方泠垫付,并带话说算她的一份心意。

张宁也没去计较,受了她的人情。

价值近六百两的贵重物品,张宁交给伯娘保管,并交待清楚:这些东西只是预备,小妹的婚事以后需要托人到北京来送信,自己保留决策权。

不过大伯张九金等人已经把苏家的婚事当成了铁板钉钉的好事,当晚就商量起那家鸿运号珠宝店的产权和经营。

产权只能归于张宁名下,这是毫无疑问的,作为叔伯关系的张九金家无权占有,除非以前的张九银这边无男丁才有法子想;张九金谈的是经营权。

张宁要在北京做官,当然没工夫管,只有大伯家可以经营。张九金提出来商量,意思就是先把话说清楚,以后才不容易闹矛盾。

“还是像二郎的那份田产和云锦铺份额一样,咱们帮着经营,把帐合计清楚,自家人,可不像外姓人掺和着的事儿不好扯。”

张九金严肃认真地发表意见,他在家里的话是很有分量的。

张宁没表示异议,本来他就没工夫经营,派老徐一类的人来主持的话不利于家庭和睦,自己的根在老家,团结好家族的人还是很重要的。

内外两件主要的事交接清楚了,他没有在家呆太久,接着就赶回了吴园。

那边还需要向负责清查公家财产的胡滢递交一份呈报,呈报主要是走走过场,但也不能省略不干。

喜欢本书,请将本站网址收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