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指点朝堂

这一切都被长孙皇后看在了眼里,她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和尚了,多么懂礼貌的好孩子啊。

李世民看到陈曦的动作也满意的点点头,古人最讲究礼仪,唐朝更是以礼治国,而陈曦对宦官的行为也获得了在场很多官员的好感。

很快纸笔就送了过来,关于毛笔字陈曦这一世可没少练,最主要的是住持就是一位无名的书法大家,所以陈曦自然也写得一手好字。

他并没有直接在纸上写上标点的作用,而是在两张纸上写了六句一模一样的话: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曦写完后拿起纸张,先是给李世民看了看,又转身给群臣看了看,然后对着宦官招了招手,能上大殿的宦官自然聪明得很,很快就来了两个宦官,一人拿着一张纸,一个朝着李世民,一个朝着群臣展示着手中的字。

李世民看着这句论语不解地问道:“玄奘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字却写得如此之好,只是你这番用意是?”

群臣也小声着议论着,以陈曦这个年纪能写出这一手字,确实值得称赞。

陈曦行礼道:“启禀陛下,贫僧觉得在解释标点符号的用法之前,想先强调一下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贫僧想烦请在场的文武百官们为此句论语断句,并解释其含义。”

李世民一听毫不在意地说道:“这不是人人都会的吗?子曰/兴于诗/立…………”

李世民才开口陈曦就大声打断道:“陛下别…………”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他赶紧鞠躬行礼道:“陛下,贫僧知道陛下您一定知道此句的正确读法,但还请给百官们一个机会。”

看着陈曦认真的眼神,李世民明白这里面肯定有他还不明白的东西,所以他点了点头,沉默了下来。

论语的这一句是古代和现代翻译差别最大的一句话,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就是因为断句的不同导致理解的不同。

如果李世民说出了错误的断句,那陈曦哪里敢去纠正他正确的读法?

他又不是魏怼怼。

群臣们很快就讨论出来了方案,前面一句自然是没有什么争议,后面一句话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是错误的说法,也是古代一直以为正统的说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以房玄龄为首的也不是正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也有少部分人的说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唐朝的儒学还没有招到荼毒,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说法都有,李世民也大为惊讶,他从来没想过在小小的一个朝堂之上,在场的官员可以说都是当代大儒,却对看似简单的一句论语有着完全不同的三种解读,难怪陈曦不让他参与进来,这是在为他的面子着想啊。

同时李世民也想明白陈曦的用意了,他轻轻地咳了一声,争论的群臣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他这才开口说道:“玄奘,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知道标点的重要性,我看你写了六句,这是否代表你认为这句话有六种断句方式?以及六种不同的意思?”

陈曦点点头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陈曦说完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拿起毛笔,先在面对李世民的纸上加上了标点断句,然后在面对群臣的也加上,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场众人的文言文水平自然不需要陈曦去解释。

群臣瞬间就炸开了锅,再次激烈地讨论起来,李世民也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长孙皇后看着陈曦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住持一脸骄傲地看着陈曦,这就是自己教出来的好徒弟啊。

陈曦看着师父的样子小声地提醒道:“师父,您着相了。”

住持一愣,赶紧念了句阿弥陀佛,他确实犯戒了,骄傲要不得。

李世民思索了一阵后,再次咳嗽打断群臣的讨论,看着陈曦认真地问道:“玄奘法师,你心目中的正确解释是哪一个?”

陈曦说道:“启禀陛下,每一个解释都是对的,正谓见仁见智。但如果要说是当年孔圣人亲口说出来的意思,贫僧认为是第二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曦才说完,长孙无忌就反驳道:“荒谬!如果按照小法师你的意思去断句,那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老百姓认可的事,就让他们去做;如果不认可,就向他们讲清道理。这简直是荒谬!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宣扬儒学,那岂不是在告诉所有人,以后陛下说一句,大臣反驳一句,当官的说一句,百姓也反驳一句?以后朝廷的一个命令要传达出去,是不是还要去对每一个人讲道理?”

陈曦并不生气,鞠躬道:“赵国公,如果单单从这句话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话,确实是如您所说的这个意思,可是赵国公您应该要结合孔子的思想以及前后文去思考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孔子提倡仁爱、提倡有教无类,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愚民思想和孔子的主张是相悖的,他如果要愚民,又怎么可能办学让普通人接受教育呢?但我们如果结合前面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那么整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要让人民养成良好的修养,就要让他们精通诗、礼、乐,如果他们不能精通,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明白。这样的话,是否就说得通了呢?”

陈曦才说完李世民就大声叫好道:“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朕也觉得当年孔子的话就是这个意思,朕时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是舟,百姓是水。我们不要高高在上,要懂得关心百姓疾苦,要懂得倾听百姓的声音。你们也不要总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要去做到才行啊!”

陈曦亲眼看到这位千古一帝体恤爱民的一面,忍不住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有着李世民的盖棺论定,长孙无忌没有再说什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也就在这瞬间,陈曦感觉到有一股充满威严但又让他无比惬意的感觉从他的天灵盖中灌入了他的身体,那感觉就像凛冽的寒冬中,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的感觉一样,让陈曦舒服得差点呻吟了出来。

陈曦无比诧异,不知道这感觉是什么东西,朝堂上他估计只有魏征懂这些,便疑惑地看向了他,魏征笑眯眯地对他拱拱手,就像是在恭喜他一样。

不过他却摇摇头,意思应该是说此时不宜谈论这些。

这时李世民再次开口问道:“玄奘,标点的重要性你已经向大家说明了,现在是否可以告诉大家其用法了呢?”

陈曦点点头,拿起毛笔画上所有的标点,这次也不用他示意了,两个宦官立刻走到他的面前,准备接过他的笔墨。

这次陈曦同样画了两份,但准备解释的时候却犯了难,给皇帝解释吧,群臣看不到;给群臣解释吧,皇帝看不到。

李世民见他的犹豫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对着陈曦招招手道:“玄奘来,你上来讲,我下去听。”

李世民说完就站了起来,直接走下了台阶,陈曦有些犹豫,看了眼群臣,发现他们一脸的正常,也明白李世民的朝廷并没有那么多规矩,便大胆地走上台阶,用手指着标点大声地说道:“其实标点符号的用法很简单,大家只需要记住每一个标点的名字,就自然知道它们的用法了,比如句号是用在一句话的结尾,问号是用在疑问句的结尾…………”

陈曦讲解结束后,所有人都犹如茅塞顿开,也没有人有任何的异议,标点本就是无数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自然有它的必然合理性。

李世民觉得这东西很好,很有必要,对文化的传播和文章的表达有非常大的帮助,不禁龙颜大悦,挥挥手就赏了陈曦无数的钱帛、茶叶、米面等等。

陈曦刚想谢恩,住持就抢先拒绝了皇帝的赏赐,说出家人不能收这些东西。

陈曦却说道:“启禀陛下,贫僧收下了,谢陛下的赏赐。师父,正所谓劳有所得,标点既然是我的劳动成果,那么我理应得到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许我不收是会显得我高尚,显得出家人四大皆空的品信。可这样一来,不就成了另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了吗?这样的话,以后还有谁愿意为朝廷做贡献?”

喜欢本书,请将本站网址收藏

猜你喜欢